“如果人类能像植物一样,用阳光、水和空气‘生产’能源,世界会怎样?”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加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迫在眉睫。而一项模仿植物光合作用的前沿科技——人工光合作用,正悄然成为科学界的“新宠”。它不仅能直接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将其转化为清洁燃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项可能改变未来的技术。

一、什么是人工光合作用?
自然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将CO₂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如葡萄糖)。   人工光合作用:科学家通过仿生技术,用人工材料(如光催化剂、半导体)模拟这一过程,将CO₂转化为甲烷、甲醇等燃料,或直接合成工业原料。 核心优势:   直接捕集CO₂: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 生产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高效可持续:仅需阳光、水和催化剂。

二、为什么它能助力“双碳”目标?
1. 变“碳”为宝:从废气到资源
传统碳捕集技术(CCUS)需高昂成本封存CO₂,而人工光合作用能将CO₂转化为甲醇、乙烯等化工原料,实现“碳循环经济”。
*案例*:中科院团队已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将CO₂转化效率提升至全球领先水平!

2. 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碳排放
人工光合作用生成的氢能、液态烃可作为清洁燃料,大幅降低交通、工业领域的碳排放。
*潜力*:若全球10%的CO₂通过该技术转化,每年可减少数十亿吨碳排放!

3. 突破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难题”
太阳能、风能存在间歇性问题,而人工光合作用可直接将多余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如氢燃料),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三、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前景广阔,人工光合作用仍面临:
1. 转化效率低(自然光合作用效率约1%,人工系统目前最高20%);
2. 催化剂成本高(需稀有金属如铂、钌);
3. 规模化应用难。
但值得兴奋的是:
中国已布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   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如中科大、隆基绿能等);   预计2030年前实现部分技术商业化。 四、一场“绿色革命”的起点 人工光合作用不仅是科技突破,更可能是人类与自然和解的钥匙。正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克·舒尔顿所言:“未来能源将来自学习植物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