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全国第二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十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在通辽市顺利召开。大会为期三天,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物质构建、绿色发展——迎接超分子化学新未来”为主题,将围绕大环分子设计、超分子药物开发等11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佟振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杨玉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钱旭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方维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王梅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裴志利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共计7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主席、南开大学刘育教授主持开幕式。

刘育向参会的国内外超分子化学与大环化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介绍了本次大会筹备组织情况。他表示,期待与会同仁畅所欲言、共同绘制学科发展的新蓝图,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杨玉良教授在致辞中呼吁与会专家学者加强超分子化学的学科交叉研究,关注AI赋能科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探索AI支撑科研平台建设,并鼓励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积极迎接AI时代变革机遇,推动我国大环与超分子化学迈向新高度。

孟祥宏代表主办单位,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院士、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和青年才俊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化学学科,内蒙古民族大学近年来在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固体化学与电池、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推动学科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女士从科技出版与学术交流的角度,阐述了科技文献在推动科研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作为科技出版工作者,将全力支持我国化学学科发展,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学术出版服务。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化学学会、南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兰力科(天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化学与电池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天然产物化学与功能分子合成重点实验室协办。
本次会议共设置7个专题分会场,涵盖大环分子设计、超分子药物开发、自组装新基元、新能源材料探索等前沿研究方向,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大环化学与超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促进了大环化学与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推动我国化学学科交叉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